中国物价仍处高位 第四季宏观调控将以稳为主

资本研究网】  10-18 《经济参考报》 方烨

  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虽然回落但是环比加速增长;15日多位经济学家聚首清华,研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形势是否会面临类似2008年那样的冲击。一方面是物价涨势仍然迅猛,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增长面临多种困难,四季度中国经济情况面临双重考验,形势不容过度乐观,第四季度宏观调控政策应以稳为主。

涨势

CPI仍在高位运行

9月CPI同比上升6.1%,与上月相比出现了0.1个百分点的下降,但是环比上升了0.5%,高于上月的0.3%。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点评认为,这说明中国的物价涨势仍在高位运行。

刘利刚对《经济参考报(微博)》记者说,从通胀分类数据来看,9月推动通胀上升的仍然是食品和居住价格。由于通胀预期仍然较高,短期来看,这两项推动因素仍然难以在短期内消失。与此同时,通胀环比加速上升表明通胀的惯性上涨趋势尚未消失。总体来看,由于CPI仍然维持在6%的水平上,中国面临的整体通胀压力仍然尚未缓解。

刘利刚表示,尽管未来数月由于基数原因,同比通胀率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下滑,但由于环比数据仍然保持在高位,中国的通胀率将很可能在明年年初再度出现明显上升。一旦欧洲能够避免“二次探底”、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好于预期,中国的通胀警报将更难缓解。中国对抗通胀的努力尚未取得明显的成果。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也认为,尽管CPI涨势未来很可能会继续沿着下行通道回落,但会下降得较慢,也不能排除反弹的可能,因为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很大,而随着气候的转凉,农产品的供应可能会发生相对不足。

“总的来看,未来一个时期,包括明年在内,CPI都将一直停留在较高位置。”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物价走势稳中有降,但压力不小,现在还有不少新涨价因素。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目前特别需要重视新出现的各方面成本推动因素形成的价格水平上涨,包括输入性通胀因素影响,保持农产品价格适度提高的影响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影响

冲击中国增长

在物价上涨压力不减的同时,近来欧洲债务危机再起,市场对这一危机到底会给中国经济造成多大冲击十分关注。从13日海关总署公布的9月进出口数据来看,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9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7.1%,大幅低于上月的24.5%。从国别数据来看,9月中国对美国以及欧盟出口的同比增幅与上月相比均出现了下滑。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点评称,9月份出口同比增速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受2010年基期的影响;二是欧债危机进一步深化,导致外部市场消费者信心不足,需求环境恶化。

陆志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意大利债务不确定性大幅增加,欧债危机持续深化,未来可能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复苏。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放缓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出口商品的海外需求。当前中国机电商品的出口增速已经出现下降,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商品则在价格提高的同时销量增长放缓。

在15日举办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多位学者认为欧债问题十分严重,将影响到中国经济增长。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主任雷鼎鸣表示对欧洲前景悲观,认为希腊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微博)也预测,未来国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欧洲债务危机的全面爆发不可避免。基于这样的判断,李稻葵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经济增长持续放缓。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袁钢明则表示,当前要高度关注经济增长继续下滑的危险性。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9月份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虽然环比略微有回升,但是回升的幅度很小,表明经济没有摆脱衰退的压力。

当前多家权威机构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逐季回落,明年情况更差于今年。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幅将达到9.4%左右,2012年增长9.2%;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11年增长9.4%,2012年8.7%;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预测2011年前三季度GDP增长率为9.3%,2011年全年为9.2%,2012年全年为8.5%。

调控

当前政策以稳为主

一方面是物价涨势仍然迅猛,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增长面临多种困难,当前来自各方的学者普遍认为,第四季度宏观调控政策应以稳为主。

首先,货币政策不应继续加码。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四季度一方面是高企的价格因素要求货币政策进一步保持稳健,信贷政策从严把握,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贷款难”和融资成本高等问题更加突出,经济持续增长对流动性扩张提出要求。两难处境提高了对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技术的要求。鉴于未来几个月经济景气和物价出现“双降”,预计货币政策不会继续加码。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屈宏斌也表示,由于通胀只是趋于缓和,全面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出现,并且央行已经开始实施选择性的宽松措施,例如其对微小公司的措施。随着中国信贷增长的持续正常化,央行将维持货币政策稳定。

其次,财政政策方面不应推出类似2008年下半年那样的“4万亿”财政扩张计划。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这一轮应对国际形势,中国需不需要再推出类似“4万亿”那样的计划,要看国际形势而定。不过中国“十二五”规划确定了要转变发展方式,最大一个转变就是使经济增长由投资出口驱动型转变为消费驱动型,如果能实现这个转变,中国就可以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主要依靠13亿人消费拉动增长,现在已经有了这个条件。

主线

加速结构调整

在短期,经济学家们建议出台政策以稳为主,但是他们同时呼吁政府在未来加速经济结构调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说,应对当前世界经济的波动,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即结构调整和消费改革。在这方面,任何国家都很难做到主动调整。不过预计当前的危机会导致世界经济较长时间都陷入低速增长,甚至发达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模式都要调整,在世界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的倒逼下,中国可能能够在扩大消费、扩大内需方面迈出实质步伐。

范剑平强调,今年国内很多人对这场危机认识不全面,如果这是一次长期的调整,那么发达国家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解决,中国也一样,甚至需要制度层面的改革才能走出困境。

李稻葵说,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原因并不在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缺乏而是在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体体现在土地财政、融资方式和银行的盈利模式上。当前经济减速难以避免,所以在减速中要寻找增长的平衡点。在减速中完成经济结构转型,改变以往那种依赖外需和高投资率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宏观调控不应走回头路,也不应该在放松和收紧上来回打转转,而是应该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行一些基础性体制改革,如财税体制、中央和地方关系,官员评价体系、融资结构等方面,改革势在必行。”李稻葵说。

李稻葵同时指出,为了避免经济在转型期过度地下滑,应该密切观察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做好针对性的政策预案,加快推出当前必需的水利和公共住等大项目,促进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在这些大项目的融资方式上,应该以财政投入为主。

郑新立也表示,在转变经济方式方面,特别扩大消费这方面,今年中国政府的举措不够有力,也没有看到好的效果,希望第四个季度或者明年一定要把“十二五”规划中讲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确实摆到主线地位。记者方烨

上:聚焦重建中国社会信任:健全法治是基本保障

下:公关费成工程领域 明规则 一成造价做行贿

郑重声明:

关于的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北京上勤普慧咨询有限公司

    开 户 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北京电子城支行

    账    号:91200154800036009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辉煌国际17层

    邮政编码:100085

    客服电话:

        座机:+86-010-82811908
        手机:+86-13810686991
        传真:+86-010-82811908

    联 系 人:郑小姐

    QQ 客 服:网站客服A  网站客服B

    企业邮箱:capital@51cir.com

    合同下载:项目合同

公司介绍

        “中国资本研究”为北京上勤普慧咨询有限公司旗下"普慧投资研究中心"成果发布网站之一,是以产业研究、市场调查、项目可行性研究、IPO上市咨询、投融资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大型综合网站。

        北京上勤普慧咨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是由雁行中国(智基创投与北大、清华等高校联合成立的公益性组织)成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组织、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资深教授及数十位政府退休专家共同发起成立的专家级的创意研究与投资咨询机构。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是公司倡导的核心理念,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是公司的使命所在,打造国家级创意研究与投资咨询平台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公司资质

    我们具有国家发改委颁发的
         甲级工程咨询资质

    服务范围:

    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投资、融资咨询;行业、专项和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及咨询。

    涵盖行业:

    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水电、核电、核工业、火电、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化、化工、医药、建筑材料、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化纤、钢铁、有色冶金、农业、林业、通信信息、广播电影电视、水文地质、工程测量、岩土工程、水利工程、港口河海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建筑、城市规划、综合经济。

赞助商连接

  • 广告招商:webmaster@51cir.com
电话:010-82811908 传真:010-82811908 手机:13810686991 E-mail:capital@51cir.com
www.51cir.com © 2009-2011 京ICP备案号10050052号
中国资本研究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