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陈燕海:原材料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资本研究网】  10-15 赛迪网 陈艳敏

“‘十一五’期间,我国原材料工业高速增长,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生产力布局有所改善,技术进步、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燕海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说,“‘十二五’将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重点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

石化化工国产化装备取得突破

陈燕海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产品范围覆盖6万多个(种)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当前,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石化产品生产与消费大国。2009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达到6.63万亿元(现行价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2.1%;利税总资产在全国工业中占比约13%,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过14%。全行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约4%。大宗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主要的石油和化工产品消费量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2006~2008年产值年均递增25.6%,高于“十五”期间的年均增幅(20.1%)5.5个百分点。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增速下降。行业投资活跃,成为海内外石化产业投资的热土。发展模式不断优化,园区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模式。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部分大型装备实现国产化,一批核心专利技术取得重大进展,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实现突破。节能减排取得初步成效。

钢铁工业产量快速增长

据陈燕海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钢产量快速增长,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2005年我国粗钢产量3.53亿吨,2009年增至5.68亿吨,预计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将达到6.2亿吨,钢铁第一大国的地位得到加强巩固。“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品种质量不断改善,产品结构继续优化。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联合重组加快。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产业布局开始由内地向沿海沿江转移。

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企业技术进步加快,国际化转型初显成效。

有色金属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陈燕海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生产快速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的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十一五”前4年年均递增17.05%。2009年我国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2604.4万吨,“十一五”前4年年均递增12.27%。有色金属外贸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增长,年均递增15.4%,2009年达到831.97亿美元,其中进口额年均递增21.4%,出口额年均递增1.1%。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提升显著,产品质量明显提高。资源开发取得一定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有色新材料研发进展显著。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标准化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建材工业主要产品世界领先

陈燕海说,2009年,建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548亿元,销售收入2.0万亿元,利润总额1554亿元,出口金额152亿美元。“十一五”前4年主要建材产品产量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主要建材产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量继续处于世界首位。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生产技术装备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显著成效,市场化程度及国际融合度日益提高。

“十二五”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

展望“十二五”,陈燕海强调,将按照“调整、改造、升级、换代”的总体要求,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严格控制总量,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降耗减排,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传统基础材料升级换代,构建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体系,完善资源及产品储备制度,加大“走出去”力度,加快使我国原材料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钢铁工业坚持内需导向,以加快转变钢铁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重要支撑,以加强资源保障、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节能减排、企业重组、优化布局和规范市场秩序为重点,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严格控制钢铁产能,切实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按照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原则,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加强国外铁矿、锰矿、铬矿、镍矿以及焦煤等资源的合作开发,建立长期稳定的多元化多渠道供应体系。同时加大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力度,合理配置与开发国内铁矿资源,提高废钢、钢铁渣、尘泥和选矿厂尾矿、废石等铁矿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水平,在资源上保障我国钢铁产业的安全稳定运行。

有色金属工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重点发展新型铝、镁、钛合金,满足国内交通运输业、电子信息等行业对新型合金、专用材料的需求,提高稀土、稀有金属、稀贵金属材料发展水平。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在严格控制总量的基础上,利用先进技术对主要有色金属冶炼实施技术改造。实施有色金属先进工艺技术推广专项,加快开发推广新型阴极结构高效节能铝电解技术等先进技术。积极推进铜、铝、铅、锌冶炼加工与上下游产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国内外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突破深部开采技术、低品位和难选冶矿产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石化化工按照一体化、集约化、园区化、基地化、多联产的发展模式,统筹建设若干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炼化一体化基地。坚持安全环保、资源循环、贴近市场、方便吐吞、优化存量、提升增量的原则,统筹重大项目布局,适时启动新的烯烃项目、化工新材料项目以及配套物流系统建设。提高油品质量、保障油品供应,促进烯烃原料轻质化多元化,全面提升炼化技术和大型装备国产化水平。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产品和专用料以及新型专用精细化学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氯碱、纯碱等传统化工产业的准入门槛,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集中度。调整化肥、农药等农资产业的结构。开发低品位矿石、共伴生资源以及化工生产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引导资源型产品向原料产地集中,消费型产品向消费区域集中,化工企业按产业链和循环要素向园区基地集中,形成专业特色鲜明、安全环保风险可控的化工产业布局。

建材工业积极发展节能环保、防火抗震的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大力发展加工制品业,提高产品精深加工程度。继续提高新型干法水泥和浮法玻璃比重。全部淘汰“平拉法”玻璃生产工艺,水泥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基本完成。实施水泥工业原料替代工程,支持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和工业废弃物,鼓励使用玻璃窑炉富氧/全氧等先进技术。大力推广以纯低温余热发电为主体的建材工业窑炉余热利用技术,加快实施以水泥粉磨节电为重点的节能改造工程。

新材料产业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建设重大工程和支撑国防军工需求为目标,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新型合金材料、高品质特殊钢、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加强纳米、超导、智能等前沿新材料研究,初步形成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具备较大规模、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实施新材料创新平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多学科融合的高层次新材料研究中心,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实现新材料产业与基础原材料工业融合发展,增强材料支撑保障能力。力争到2015年,突破一批国家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品种,原辅料、装备的配套能力大幅增强。

(责任编辑:白瑞)

上:朱宏任: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下:钟茂初:促京津冀一体化需合理建立协作机制

郑重声明:

关于的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北京上勤普慧咨询有限公司

    开 户 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北京电子城支行

    账    号:91200154800036009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辉煌国际17层

    邮政编码:100085

    客服电话:

        座机:+86-010-82811908
        手机:+86-13810686991
        传真:+86-010-82811908

    联 系 人:郑小姐

    QQ 客 服:网站客服A  网站客服B

    企业邮箱:capital@51cir.com

    合同下载:项目合同

公司介绍

        “中国资本研究”为北京上勤普慧咨询有限公司旗下"普慧投资研究中心"成果发布网站之一,是以产业研究、市场调查、项目可行性研究、IPO上市咨询、投融资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大型综合网站。

        北京上勤普慧咨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是由雁行中国(智基创投与北大、清华等高校联合成立的公益性组织)成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组织、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资深教授及数十位政府退休专家共同发起成立的专家级的创意研究与投资咨询机构。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是公司倡导的核心理念,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是公司的使命所在,打造国家级创意研究与投资咨询平台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公司资质

    我们具有国家发改委颁发的
         甲级工程咨询资质

    服务范围:

    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投资、融资咨询;行业、专项和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及咨询。

    涵盖行业:

    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水电、核电、核工业、火电、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化、化工、医药、建筑材料、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化纤、钢铁、有色冶金、农业、林业、通信信息、广播电影电视、水文地质、工程测量、岩土工程、水利工程、港口河海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建筑、城市规划、综合经济。

赞助商连接

  • 广告招商:webmaster@51cir.com
电话:010-82811908 传真:010-82811908 手机:13810686991 E-mail:capital@51cir.com
www.51cir.com © 2009-2011 京ICP备案号10050052号
中国资本研究  版权所有